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因存有大量的机会而出现了众多的创业型公司。但多年发展下来,“常青树”少之又少,而“昙花”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SI China/EDN China日前对话上海KT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运旺,最终把目光指向了创业公司的法人代表——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带头大哥”。
SI China:人们都在说中国IC产业缺人才,那么最缺的是哪种人才?
胡运旺:8年来,我看过上万份IC人才简历、与上千位IC电子人才聊过天,就我的认知而言,目前中国最缺的是合格的“老大”,也就是说,创业公司能否真正走向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的人格魅力。
SI China:为什么国内IC设计创业公司特别是海归创业者的技术、产品开发总与国内需求市场脱节?
胡运旺:目前国内IC设计公司产品能满足系统厂商需求的并不多,尤其在海归创业者表现的更为明显。尽管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以技术见长的海归派,依仗在国际大公司的从业经历而过于自信,在选择产品开发方向时,大多海归创业者并没有对国内市场做深入细致的调研,仅凭自己技术背景想当然地确定市场需求所在,这种闭门造车式的产品开发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同时,有些公司急功近利,市场热什么就去做什么进行同质化竞争。还有公司不顾自身资源有限的现实,总想一鸣惊人研发出杀手级技术,你很难弄清楚他到底是经营性公司还是学术研究单位。
SI China:但也有一些海归公司在开发产品选择上是比较对路,但为何仍以失败收场呢?
胡运旺:产品选择对路未必就代表成功。海归创业者的技术背景使其能较快进入产品开发状态这是其优势所在,但这种在国际大公司练就的本领照搬到国内却未必行得通。重产品设计而轻视方案开发,这在成熟的电子应用市场应该没有问题,但芯片对国内电子制造商来说只是个半成品,国内用户对方案的依赖程度是很多海归创业者难以理解的,有些创业公司光在算法开发上就投入了几十号技术高手,设计出的芯片在技术上绝对是领先的,但就是因为没有方案的支持而少有人问津。其实,这也是对高端人才的一种浪费。
SI China:不可否认,有些创业公司在单一产品上还是取得了成功,欠缺的是持续发展能力。
胡运旺:海归创业者还有个重设计轻运营的短板,他们往往对自身在不同阶段的角色转变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他们在国际公司里主要从事技术、产品开发,充其量是个部门经理或某一项目负责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只是技术专家而非企业家,难有统揽全局的视野。这批人会是个最勤奋的工程师,但精技术并不等于你就精管理、精市场、精销售。重技术轻市场销售还表现在,有的公司甚至找老外、海归来做国内市场,这种状况下怎么可能有持续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其实,中国的IC创业公司应该让市场营销人员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SI China:海归创业公司为何不找些有能力互补的人组成管理团队呢?
胡运旺:在团队组建与伙伴关系处理上,很多创业者在组建核心团队时不是选择单一就是功能不互补、能力不匹配,如有家公司核心成员清一色雷同技术背景,创始人把这些所谓志同道合者组合在一起,对加快产品开发也许是有利的,但产品开发出来仅仅是第一步,到让产品变成商品的大量市场运作时,他们既无经营能力更无市场经验,在不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情况下,请给个客户选择你的理由。更何况在消费电子时代,芯片开发商从定义产品时就应与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才能确保你的产品出来后是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这也是海归创业者轻视市场导致的结果。
SI China:既然组建时核心团队都是此共同志向者,那么创业公司的“老大”为何仍不能稳定其管理层呢?
胡运旺:由于具有类似的学业背景、工作经历,这种相互间不尊重、不信任,甚至相互要挟引发高层动荡在海归公司时常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公司老大在“人格魅力”上的问题了。公司老大要把老二老三甚至老四、老五作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对待才行,在公司重大决策上让他们参与、一起讨论。如某公司在融资的事情上老大跟本不同老二、老三通气;在招聘销售高管时公司核心管理层不仅没参与面试,甚至都不知晓,完全把老二、老三等视为一打工者,而在股权分配上有的公司甚至有10倍以上的落差,创业合伙人根本没有创业伙伴的感觉,长此以往选择离开也是比较自然的事了。
SI China:除了管理层,“带头大哥”是否在普通员工中也缺乏凝聚力?
胡运旺:对自己的创业伙伴不够尊重,有些公司的“带头大哥”对自己的普通员工更是高高在上,号施令。比如,创业公司加班是常态,但有的“带头大哥”双休日从不进公司,甚至对自己的员工连“辛苦了”三个字都不愿说,这种把公司人力资源简单化为老板与雇员关系,在重感情投入的中国新兴IC产业环境中,只能增加员工的离心力,打击员工的士气。但也有公司老大却走向另一极端,出于对技术研发的执着把自己定位于公司中最勤奋的工程师,试图以身作则来感染员工,这不是公司层面上的“带头大哥”,而是一个开发项目小组的“带头大哥”。
SI China:那么管理层的动荡创业合伙人就没责任吗?
胡运旺:中国半导体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的需求还在增长,这无疑给海归者带来了大量创业机会,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有留学背景、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情有独钟,在没对创业者技术、产品进行科学评估的情况下,就轻易投放启动资金加以扶持。实际上,多年来分散性投资已给国内IC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外面世界的诱惑也是引发创业型公司管理层频繁动荡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创业合伙人,也就是老二、老三等也应自我反省。你既然选择了人家做老大就应该尊重这样的安排,不能一味地拿自己之长去比别人之短,更不应轻易说Bye-Bye 。
SI China:实际上创业合伙人“另立山头”成功的案例也并不多啊?
胡运旺:其实,想自己做老板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着别人创业总认为很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眼高手低,在当下国内IC浮躁的产业氛围下是人们常有的心态。有些“另立山头”的创业合伙人在产品方向选择上与原东家雷同,更有甚者从原公司中挖走众多技术、市场骨干直接与原东家竞争,这种违反职业操守、采取投机取巧手段另起炉灶,只能导致技术、产品同质竞争日趋严重,最后只能打价格战。要明白,小鸡生小鸡大家都长不大。
SI China:如果产业加以整合,能否减少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
胡运旺:海归创业者尽管受了多年西方国际公司文化熏陶,但国人那种“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却根深蒂固。同时,海归创业者中大多毕业于国内顶级大学、深造于欧美著名学府、工作于国际知名公司,所以“唯我独尊”心态特别明显。有家创业公司起步阶段很有生机,产品也打开了销路,于是被投资者相中欲1000万收购但被拒。等开始走下坡路时,有人有意300万拿下更是被拒。结果,这家公司目前是度日如年,能否熬过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冬天”都是个未知数了。
****************
胡运旺个人介绍:2001年7月成立的上海KT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寻找与推荐IC设计、IC应用(系统硬件及嵌入式软件)、芯片制造、IC市场销售等职位的工程师和经理人员,目前专注于IC与电子行业中总监级以上高端人才服务。KT的客户主要为欧美知名半导体中国公司、海归IC设计创业公司及纯本土IC公司。
注:本文转自“半导体国际”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